旧时代的 vim
最早用 ubuntu 的时候,那个时候还是 atom & vscode 针锋相对相对的时候,基于两者生态还没起来的原因,不免使用上有所不便,索性也就都不用了,直接把目光投向了最老牌的两个编辑器 —— emacs & vim。
出于对 编辑器 没有什么太高要求,故而最终用上的是 vim。
但是想把 vim 调教成一个合适的,功能齐全的编辑器并不方便,核心在于 vim 本身受制于 vimscript 功能局限,加之 vim 在本身是同步编程时代的产物,一旦在成规模的应用上,使用 vim 来作为主力 ide 是一件不怎么好用的事情。
当然那是其实也配置了诸多个性化的配置。
vim 也能带上侧边栏,有自动补全(you complete me),但是说实话和 atom 差不多,卡得很。
所以后来也就简单的文本编辑用上了 vim,或者在服务器端,直接用 vi,真正成规模使用的编辑器最早用的还是 sublime (我转去使用 mac 了)。
旧时代的 vim 完全不像一个现代编辑器,充斥着旧时代样貌,不能说不好用,但也只是勉强,万幸的是 vim 的编辑模式倒是广泛的流传开来,在各大编辑器中都有对应的插件实现。
但是这些使用难免有那么一些割裂感,主要来源于 vim 键盘操作和各个编辑器本身快捷键操作的割裂。
现代 vim —— neovim
随着时代的推进,到了 15 年、16年的时候, neovim 横空出世,他的作者不满于 vim 薄弱的编辑功能,为此在 vim 的主线上单独拉出了一个全新的分支。
基于异步操作的实现,得以让 vim 可以真正的和现代编辑器在同一起跑线竞争。
同时由于 vscode 制定的 LSP 标准使得各个不同编辑器之间割裂的语法服务器得以统一。
此后,neovim 又一巨大的改进则是引入了 lua,lua 极大的提升了插件的表现能力,引发了插件生态的繁荣,至此一个现代 vim 的雏形诞生了。
LunarVim
对于我而言早就过了折腾的年代的,现在只想着抄一抄别人的 vim 配置,而 LunarVim(点击这里前往) 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仅仅需要一行即可快速安装
此外你还需要添加一些必要的依赖(我是 mac 所以用的 brew):
入口页面
在命令行输入 lvim 后短暂的等待安装,即可启动:
侧边栏和tab栏目
使用 H
和 L
即可左右切换 tab。
使用 <Leader> + e
可以开启关闭侧边栏目
搜索文件
使用 <Leader> + f
可以快速搜索文件并预览
使用 <Ctrl> + d/u
即可上下翻页 preview
搜索字符串
使用 <Leader> + s + t
可以快速搜索关键词
git 功能
使用 <Leader> + s + b
可以快速切换 branch
lsp 补全 & lint 提示等
快速打开一个 terminal
使用 <Ctrl> + t
可以快速打开一个命令行,当然你在按下这个快捷键前按个数字,就可以启动不同的命令行。
各种语言的补全能力
vue
template
script
style
lint 提示情况
自动格式化情况
ts/js/jsx/tsx
基本和 vscode 完全一致,所以不多赘述了
php
lua
其他
几乎所有的主流语言都完善的支持了
使用体验
在体验完以后,就在日常试了试,在纯粹的编写体验而言是远远超过单纯 vim 和 vscode 的,但是在日常使用期间,如果涉及到大面积的重构和 debug ,就这方面的体验而言,确实并不比 vscode 和 webstorm。
本文标题:现代 vim 编辑器指北
永久链接:https://iceprosurface.com/2022/02/08/2022/lunar-vim/
作者授权:本文由 icepro 原创编译并授权刊载发布。
版权声明:本文使用「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创作共享协议,转载或使用请遵守署名协议。